一、國內大政要聞 1.國常會:研究做好防汛搶險救災、群眾生活保障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舉措 8月8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下一步做好防汛搶險救災、群眾生活保障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舉措。會議要求,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迅速撥付各類救災資金,能預撥的提前預撥,提早進行補償救助。金融機構要加強對受災地區的經營主體特別是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以及農業、養殖企業和農戶的信貸支持,開通保險理賠綠色通道,能賠快賠、應賠盡賠,最大限度減少洪澇災害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來源:中國政府網) 2.國務院: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 8月13日消息,國務院印發《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 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從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持續加強外商投資保護;提高投資運營便利化水平;加大財稅支持力度,鼓勵外商投資企業境內再投資;完善外商投資促進方式等6個方面提出24條政策措施。(來源:中國政府網) 3.發改委、央行印發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名單 8月7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央行辦公廳近日印發《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名單》要求,各示范區要充分認識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對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認真落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各項工作任務,積極探索創新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充分發揮典型示范作用。(來源:發改委網站) 4.發改委: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8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完善政府誠信履約機制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通知》,圍繞建立違約失信信息源頭獲取和認定機制、健全失信懲戒和信用修復機制、強化工作落實的政策保障等3個方面提出9條舉措。(來源:發改委網站) 5.國家網信辦就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 8月8日消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就《人臉識別技術應用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只有在具有特定的目的和充分的必要性,并采取嚴格保護措施的情形下,方可使用人臉識別技術處理人臉信息。實現相同目的或者達到同等業務要求,存在其他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方案的,應當優先選擇非生物特征識別技術方案。(來源:國家網信辦網站) 6.中央財政入汛以來已下達各項防汛救災資金77.38億元 8月11日,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預撥14.6億元中央自然災害救災資金,支持京津冀及黑龍江、吉林防汛救災工作。加上此前已預撥資金,入汛以來,中央財政已下達各項防汛救災資金77.38億元,其中支持京津冀及黑龍江、吉林的資金達50.89億元。(來源:財政部網站) 7.水利部等九部門聯合出臺推廣合同節水管理措施 8月8日消息,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國管局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推廣合同節水管理的若干措施》,提出激發合同節水管理市場活力、強化合同節水管理技術支撐、提升節水服務企業能力、加強財稅金融支持、做好合同節水管理組織實施等5個方面15項措施,為推廣合同節水管理、促進節水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來源:水利部網站) 8.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介紹金磚國家第十三次經貿部長會議成果 8月8日,商務部國際司負責人介紹,以視頻形式舉行的金磚國家第十三次經貿部長會議上,五國經貿部長達成了《金磚國家第十三次經貿部長聯合公報》,并在數字經濟、供應鏈、中小微企業、支持多邊貿易體制等領域通過五份成果。(來源:商務部網站) 二、中國金融政策 1.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信息 8月7日至8月11日,央行共開展160億元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為1.90%)操作,由于本周有530億元7天期逆回購,央行本周實現資金凈回籠370億元。(來源:《中國金融政策報告》課題組根據央行網站整理) 2.央行發布《2023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 8月11日,央行發布《2023年7月金融統計數據報告》。數據顯示,7月份我國人民幣貸款增加3459億元,同比少增3498億元。前7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6.08萬億元,同比多增1.67萬億元。7月末,我國人民幣貸款余額230.92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前7個月人民幣存款增加18.98萬億元,同比多增1290億元。7月人民幣存款減少1.12萬億元,同比多減1.17萬億元。從貨幣供應看,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同比增長10.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6個和1.3個百分點。(來源:央行網站) 3.金管局印發通知要求全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賠付及預賠工作 8月12日消息,金融監管總局日前向各監管局及保險行業下發《關于加大保險預賠付力度 著力做好防汛救災保險理賠工作的通知》強調,要突出工作重點、加大預賠力度。各有關監管局要指導轄內保險公司結合受災受損情況,分區域、分險種、分行業、分步驟細化理賠舉措,力爭一周內實現賠付及預賠付達30%以上、月底前車險達90%以上,同時要著力提升低收入群體、新市民、小微企業等被保險人的預賠付比例。(來源:金管局網站) 4.金管局:河北等16個受災地區保險機構已賠付14.5億元 8月12日消息,截至8月12日10時,河北等16個受災地區的保險機構收到保險報案26.06萬件,估損金額97.82億元,目前已賠付案件11.4萬件,賠付金額14.5億元。在受災地區保險機構收到的保險報案中,黑龍江、吉林兩省保險報案1.63萬件,估損金額17.18億元。(來源:金管局網站) 5.中國證監會、香港證監會就推動大宗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共識 8月11日,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稱,雙方就推動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納入互聯互通機制達成共識,即境外投資者通過滬股通、深股通參與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大宗交易,境內投資者通過港股通參與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的非自動對盤交易。通過滬股通和深股通進行的大宗交易以及通過港股通進行的非自動對盤交易將同步開通。當日,滬深交易所表示,將盡快制定互聯互通下開通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實施方案,持續優化完善互聯互通機制,助力實現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來源:證監會網站) 6.證監會同意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期貨注冊并確定為境內特定品種 8月11日消息,證監會近日同意上海期貨交易所全資子公司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上海出口集裝箱結算運價指數(歐洲航線)期貨注冊并確定為境內特定品種。根據能源中心相關規則,集運指數(歐線)期貨自2023年8月18日(周五)起上市交易;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12%;漲跌停板幅度為±10%,首日漲跌停板幅度為其2倍。(來源:證監會網站) 7.滬深交易所將完善交易制度推動活躍市場 8月10日,為更好激發市場活力,增強交易便利性和通暢性,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表示,將在完善交易制度和優化交易監管方面加快推出一系列務實舉措。其中,在完善交易制度方面,研究將滬市主板股票、深市上市股票、滬深兩市基金等證券的申報數量由100股(份)或其整數倍調整為100股(份)起、以1股(份)為單位遞增。同時,研究ETF(交易型開放式基金)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來源:上交所、深交所網站) 8.滬深交易所修訂發布指數基金開發指引 8月10日,在證監會指導下,上交所修訂發布《上海證券交易所基金自律監管規則適用指引第1號——指數基金開發》,深交所修訂發布《深圳證券交易所證券投資基金業務指引第1號——指數基金開發》。本次修訂在現有規則基礎上,滬深交易所將非寬基股票指數產品開發所需的指數發布時間由6個月縮短為3個月。(來源:上交所、深交所網站) 9.外匯局公布2023年7月末外匯儲備規模數據 8月7日消息,國家外匯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3億美元,較6月末上升0.35%。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7月份,受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及預期、世界宏觀經濟數據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我國經濟具有巨大的發展韌性和潛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來源:外匯交易中心網站) 10.北京金融監管部門聯合發文,做好災后金融服務工作 8月11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北京監管局、央行營業管理部、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關于幫扶市場主體支持災后重建的通知》,提出9方面要求,包括加大受災主體信貸支持、積極服務災后恢復重建、推出應急救災專屬服務、提高信貸審批效率、爭取貸款降本減負等。通知提出,央行營業管理部單列100億元支農、支小再貸款額度和50億元再貼現額度用于支持相關金融機構做好災后金融服務工作。(來源:央行營業管理部網站) 11.上海自貿試驗區持續推動金融領域首創性、引領性開放項目落地 8月10日,上海自貿試驗區落實《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情況集中采訪活動在上海浦東新區舉行。上海市浦東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表示,在擴大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促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方面,持續推動金融領域首創性、引領性開放項目落地,首家外商獨資券商、首家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管理公司、首家外商獨資保險控股公司等一大批金融項目落戶上海自貿試驗區,80家國際知名資管機構設立了120家各類外資資管公司。(來源:上海證券報) 12.“前海港企貸”正式落地 8月11日消息,近日,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復,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正式印發《“前海港企貸”業務操作指引》,標志著“金融支持前海30條”中,“支持前海合作區內符合條件的港資小微企業在500萬元人民幣的限額內從境外銀行獲得人民幣貸款”正式落地實施。(來源:上海證券報) 13.香港最新外匯儲備資產4216億美元 8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2023年7月底的官方外匯儲備資產為4216億美元,環比增加43億美元。(來源:新華社) 14.江蘇:推動優質企業運用掛牌上市、發債、資產證券化、REITs等工具融資 8月9日消息,江蘇省發展改革委近日就《關于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助力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前列的若干政策措施》公開征求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強化資本市場功能發揮。支持企業用足用好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不同所有制類型、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優質企業運用掛牌上市、發債、資產證券化、REITs等工具融資。鼓勵商業銀行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保險機構、信托公司等出資創業投資基金、政府產業基金,鼓勵私募股權、創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成長。(來源:江蘇省發改委網站) 15.山東二十二條措施為實體經濟降成本 8月11日消息,近日,山東省印發《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點工作的通知》,主要包括八個部分,共22條措施。其中,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服務質效部分共5條,從保持貸款總量平穩增長、推動貸款利率穩中有降、引導金融資源精準滴灌、持續優化金融服務、支持中小微企業降低匯率避險成本等方面,推動降低經營主體融資成本,強化小微企業金融支持,降低企業避險保值成本。(來源:大眾日報) 16.浙江:進一步規范旅游發展專項資金使用 8月10日消息,近日,浙江省財政廳、省文化和旅游廳印發《浙江省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專項資金主要用于旅游公共服務提升、特色旅游商品和產品、全域旅游發展等,原則上實施期限為三年,到期后根據三年實施總體情況績效評價結果,適時調整專項資金實施期限和分配政策。(來源:浙江省財政廳網站) 三、海外金融政策 1.美聯儲推出新活動監管計劃 8月8日,美聯儲宣布推出對銀行新活動的監管計劃。新活動包括與非銀行機構建立復雜的、技術驅動的合作伙伴關系,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與加密資產有關的活動;涉及分布式賬本技術(DLT)的活動。美聯儲表示,該方案將補充現有的監管流程,并加強對銀行組織進行的新活動的監管。(來源:上海證券報) 2.穆迪下調多家美國中小銀行評級 8月7日,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宣布下調多家美國中小銀行信用評級,并表示可能下調一些大型美國銀行的信用評級。穆迪宣布將制造商和貿易商銀行、韋伯斯特金融公司等10家美國中小銀行信用評級下調一級,并將紐約梅隆銀行、美國合眾銀行、道富銀行、北方信托銀行等6家美國大型銀行的信用評級列入下調觀察名單。此外,穆迪將第一資本銀行、公民金融集團公司、五三銀行等11家美國大型銀行的展望評級降為負面。(來源:新華社) 3.歐洲央行調查顯示消費者通脹預期進一步走低 8月8日,歐洲央行在月度調查中表示,對未來12個月的通脹預期從5月份的3.9%下降至3.4%。未來三年預期從2.5%降至2.3%。對未來12個月抵押貸款利率的預期從5月份的5.1%微降至5%。(來源:金融界) 4.瑞銀主動終止瑞士政府擔保的損失保護協議和公共流動性支持? 8月11日,據瑞士聯邦委員會和瑞銀集團官網消息,瑞銀集團主動終止了與瑞士政府簽署的有關90億瑞士法郎損失保護協議,以及與瑞士央行簽署的不超過1000億瑞士法郎的公共流動性支持(PLB)。瑞銀表示,2023年3月19日實施的所有基于緊急狀態法的非常規流動性措施均已償還。(來源:瑞士聯邦委員會和瑞銀集團官網) 5.日本央行7月會議摘要:或迎工資和服務價格上漲“新階段” 8月7日,日本央行公布的7月貨幣政策會議意見摘要顯示,政策委員會成員們普遍認為,為了以可持續和穩定的方式實現2%的物價穩定目標,日本央行有必要繼續維持貨幣寬松。隨著進口價格上漲導致的成本上漲對物價影響減弱,日本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的同比增長率可能會放緩。不過,由于今年“春斗”基本工資呈現高水平增長,預計將有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考慮在下一財年及以后加薪,因此很可能會出現一個工資和服務價格繼續上漲的新階段。(來源:上海證券報) 6.俄羅斯央行:7月俄外匯市場人民幣交易份額創新高 8月8日,俄羅斯央行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俄羅斯外匯市場結構持續變化,7月人民幣在外匯交易中所占份額從6月的39.8%升至44%,創下新高。而美元、歐元等西方主要貨幣在俄外匯市場的份額從6月的58.8%降至7月的54.4%。在場外交易中,人民幣份額從6月的18.4%升至7月的19.2%。(來源:新華社) 7.俄羅斯央行宣布年底前暫停在國內市場購匯 8月9日,俄羅斯央行宣布,為減少金融市場波動,將從8月10日至今年年底暫停在國內市場購買外匯。俄央行還表示,將繼續以相當于每天23億盧布的規模從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國家福利基金中出售外匯。(來源:新華社)